穿越远古今生的时空之旅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2021-08-24浏览:552

十年匠心,一朝绽放。

8月14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一座为“你”而建的文明之所拔地而起,一处邀“你”而来的文化地标矗立黔中。

“建成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是贵州省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贵州省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彰显了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平台打造,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信心与决心。

学生参观 段竹 摄

(一)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凝聚着几代自然资源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承载着近现代自然资源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进程。其前身为建于1957年的原地质部贵州省地质局全省地质资料处。2011年起,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贵州省自然资源厅作为牵头单位挂图作战,贵州省地矿局、贵州省煤田地质局、贵州省有色地勘局狠抓落实,省属数个单位高效配合,十年耕耘,终成硕果。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万峰相连,秀丽多彩。这里有9亿年地质历史的“梵净山”,有中国最美洞穴之称的“织金洞”,有世界最大的瀑布群“黄果树瀑布”……这里自然资源种类繁多,是世界公认的“沉积岩王国”“喀斯特王国”“古生物王国”。

贵州的生态良好,1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此,70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存活于此。贵州地质遗迹资源得天独厚,拥有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等4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是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贵州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饶的省份,全省已发现矿产137种,目前不同程度探明76种矿产储量,其中42种保有储量排名全国前十,22种位列第一至第三位,煤、磷、汞、铝土矿、锰、锑、金、重晶石、硫铁矿等优势明显……

神秘而富饶的贵州,需要一座能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

(二)

这座省级地质博物馆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与兴筑西路交汇处,是贵州建筑面积最大的国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建筑外观融合了贵州梵净山“蘑菇石”、沉积岩地层等独特地质元素。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6万平方米,职能职责由地质资料管理服务领域扩展至地质博物、地质资料两大领域,馆藏古生物化石、矿物晶体、岩矿标本、自然资源文化物件、地质资料等10余万件藏品。据2020年底统计数据显示,馆藏成果地质资料数量排名全国第六、原始地质资料数量排名全国第三,馆藏实物地质资料中岩心长度为全国第八、标本数量为全国第三、光薄片数量为全国第四、岩屑数量为全国第四。

作为一所专业的自然类地质科学博物馆,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不仅专业特色明显,布展方式也极显匠心。面向观众的首次亮相,序厅展示了面积达106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以瓮安、凯里、盘县、兴义、关岭等五个典型古生物化石群标本制作的“五福墙”,寓意着欢迎和祝福。馆内设序厅、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及互动展区。其中四个常设展厅分别为“神秘贵州”“多彩贵州”“富饶贵州”“奋进贵州”。步入其中,浓缩的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变逐一呈现。

(三)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同步完成了省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设施的“升级模式”,宽敞明亮的“资料服务大厅”和专业规范的“资料档案库”,提供了全面的地质资料、测绘资料的汇交、保管、借阅服务,充分利用好馆藏资源、地质资料、测绘资料等自然资源信息数据,为贵州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资料和服务保障。

未来,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将立足贵州独特的资源禀赋,持续抓好展览展示,突出自然资源优势,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和展陈方法,打造“智慧博物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自然资源保护利用情况。同时,也将紧盯科技前沿,加强科学研究,持续抓好科研科普,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自然科学科普基地,精心设计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科普教育活动,同时还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打造宣传贵州、推介贵州和对外交流的新窗口,为支撑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个资料宝库。




关于我们产品展示新闻中心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联纺东路142号联系电话:0310-8128321邮箱:seeticets@163.com

版权所有:云开官方 [官网]冀ICP备2021015443号

Baidu
map